教育培训学校结构检测鉴定计算应符合什么要求——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
1)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大值1.5 倍二者的较小值。
2)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 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3) 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4) 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正规房屋安全检测内容:
1、幼儿园安全鉴定。结合使用寿命等因素,鉴定各幼儿园校舍结构的安全隐患。
2、幼儿园抗震鉴定。根据地震部门公布的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幼儿园校舍的设计和质量是否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3、幼儿园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根据水务部门公布的所在地区的防洪情况,鉴定各幼儿园校舍的设计和质量是否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范标准。
4、幼儿园抗风能力验算。根据气象部门公布的所在地区的台风情况,鉴定各幼儿园校舍的质量是否满足建筑物抗风压能力的要求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范标准。
5、其他鉴定。是否达到及省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

中小学、幼儿园、培训学校等房屋的安全性鉴定报告: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措施的调整直接受到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2有明确的规定:
甲类、乙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甲类、乙类建筑抗震措施需提高一度对待。
对此条文说明有明确解释:本标准规定重点设防类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同一些国家的规范只提高地震作用(10%~30%)而不提高抗震措施。

上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和研究结构检测的方法,1948年瑞士工程师施米特(E.schmid)研制成功回弹仪;1949年加拿大的莱利斯 (Leslie)和奇斯曼(Cheesman)、英国的琼斯(Rjones)等运用超声脉冲对混凝土缺陷检测获得成成功。这些都为以后研究结构的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60年代声发射技术被引入了混凝土检测体系。吕施(H.rush)、格林(A.T.creen)等人先后研究了混凝土的声发射特性,为声发射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80年代中期,美国的MarySansalore和NichlasJCaine 实现了在水泥混凝土等集钻非金属、复合材料中采用机械波的反射法进行无损检测的目标。此外钻芯法、拔出法、射钉法等半破损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新的检测也在不断地出现如微波吸收、雷达扫描、红外热谱脉冲回波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测试的精度,扩展测试范围,为建筑物的检测提供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工具。使技术人员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根据建筑物和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工具。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应用与拆除重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节省资金。根据现在已经平移的楼房调查来看,建筑物整体平移费用仅为拆除重建费用的1/2~1/4,甚至少到1/6;采用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大幅度节约直接成本,还可节约折置等间接费用。
2、对生产生活影响小。因为平移时速度很慢,非常平稳,在室内如果不知道大楼在平移,根本感觉不到有震动,厂区房屋检测鉴定,所以在施工期间,房屋检测鉴定标准,二楼以上可以照常使用。
3、节省工期。平移工程因为只需要对基础部分进行处理,所以工期通常较短,一般只有3~6个月,而拆除重建则需要清理建筑垃圾、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施工,从基础到装修等工序走部的建筑程序,工期至少需要1~2年。
4、保护环境。拆除建筑物会产生大量的不可再用建筑垃圾,产生非常多的粉尘,清理废弃的混凝土碎块和钢筋,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较大;而大楼平移则不会出现以上弊端,有利于环境保护。
-/gbacefa/-
http://www.jjgc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