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检测鉴定报告是结构改造加固的基本依据,碳纤维加固是常见,方便的加固方法,但加固前必须要有房屋鉴定报告,否则加固无依据,加固效果无据可查。
碳纤维布加固法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的方法是采用与其配套的胶粘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的表面,从而使得建筑物的抗震作用加强。该项技术广泛运用于柱、墙的加固,同时还可用于隧道等其它工程的加固方面。
具体工艺流程
(1)按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在制定部位放线,线的实际宽度应比粘碳投影宽20mm。
(2)全面地处理混凝土的基层面,处理完毕后要用空气压缩机吹干净粉尘等杂物。
(3)将修复材料搅拌均匀,配合计量器进行找平处理。
(4)用滚桶涂刷底层树脂,抹于混凝土表面。
(5)减少灰尘、雨水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根据环境、温度等确定养护周期。
(6)质检员进行初步的竣工验收,然后请合同双方及监管部门根房屋检测鉴定市场开拓的先行者,有先进的检测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帮业主解决所有类型建构筑物的疑难杂症。

3)钢结构:钢结构的缺陷和损伤包括外观质量(均匀性 ,如夹层、裂纹、非金属夹杂等)、损伤(裂纹、局部变形、锈蚀等)。钢结构裂纹可采用观察法和投射法检测,局部变形可采用观察法、尺量法,锈蚀可采 用电位差法等。
4)木结构:木材缺陷,对于圆木和方木可分为木 节、斜 纹、扭纹、裂缝、髓心等项目,对于胶合木结构,尚有翘曲、顺纹、扭曲等,对于轻型木结构尚有扭曲、横弯、顺弯等。上述项目可采用目测、 尺量、靠尺、探针等进行检测。

中小学、幼儿园、培训学校等房屋的安全性鉴定报告: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措施的调整直接受到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2有明确的规定:
甲类、乙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甲类、乙类建筑抗震措施需提高一度对待。
对此条文说明有明确解释:本标准规定重点设防类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同一些国家的规范只提高地震作用(10%~30%)而不提高抗震措施。

随着几十年的项目的迅速发展,大批的房屋使用年限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了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要让这类房屋继续安全使用,房屋检测鉴定及危房鉴定是必须做的一项技技术人员就《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危房鉴定标准》)采用构件、房屋组成部分和房屋整体三层次四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模糊数学对事物的模糊判别中不需要建立分析对象的具体力学模型,会不可避免的遗漏很多重要信息,在房屋危险性鉴定时将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错误。
《危房鉴定标准》与同时尚在使用的《工标》与《民标》相比,虽颁布实施的时间要稍后一些,但却并未兼顾前两者的优点,自身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级划分的准确和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危房鉴定标准》对具体构件的划分仅仅区分为危险点和非危险点,危险构件相当于《民标》和《工标》中属于d级的构件。而将d级以上a、b、c级都归属于非危险点。但据后者,c级构件虽然不至于立即倒塌,但是其承载力也已经显著受到影响了且需要采取措施的。如此不加以区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http://www.jjgc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