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网

混凝、絮凝、助凝区别(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admin 字体大小选择: [ ]

  比如“凝聚”、“絮凝”、“混凝”这三个概念,本来挺简单一个事儿,最后硬是搞“深奥”了。

  为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呢?一方面是自己要严谨,另一方面是当你的方案中把这些概念搞混时,专家要求你严谨。

  这三个概念具体是咋回事呢?相互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根据权威解释和行业普遍的认识,这三个概念说的其实是“凝聚”和“絮凝”两个物理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叫作“混凝”,即“混凝=凝聚+絮凝”。接下来搞清楚“凝聚”和“絮凝”就可以了。

  什么叫凝聚?

  在废水中会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与胶体微粒,由于受布朗运动的影响,它们无法进行重力沉降,所以我们就需要给它”助力“,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来帮助它们对抗布朗运动,使得它们能互相吸附结合而成较大颗粒,而这个过程就称凝聚。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水中的微小颗粒分布得很散,一时半会儿难以沉淀下来,难以沉淀的原因是微小颗粒之间产生了一种由“布朗运动”引起的作用。所以,需要想办法将这些微小颗粒聚成大颗粒沉下来,而这个聚成大颗粒的过程就是“凝聚”。

  而具体的办法是,在废水中投加带正离子的药剂,大量正离子可以消除微小颗粒之间的的静电排斥,从而使微粒凝聚,常用的凝聚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氯化铁等。

  什么叫絮凝?

  前面通过凝聚的作用,水中的悬浮微粒们已经抱团成为稍大的颗粒了,然而它们还是不够大,所以沉降的速度还是不够快,这时候就需要想办法将大颗粒凝结成更大的絮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矾花,其状如毛絮,而这个由大颗粒形成矾花的过程就叫作絮凝。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在废水中加入高分子药剂,高分子药剂溶解后,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这种高聚物的结构可以使得微粒逐渐变大,最终形成絮体(俗称矾花),加速颗粒沉降,常用的絮聚剂有聚丙烯酰胺(PAM)等。

  以上就是“凝聚”、“絮凝”、“混凝”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和含义,这是行业能够较大范围内达成共识的,但也存有异议。

  “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又如何区分?

  上述三个概念捋清楚了,还有三个: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同样的情况,这三个名词在行业内也是口径混乱的一组概念。下面来详细捋一捋,絮凝剂自然是用于絮凝的过程的药剂。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还应该有一个凝聚剂,但是一般没有这个称谓,而是有混凝剂。同样的,混凝剂应当是包含了整个混凝过程用到的药剂,也就是凝聚剂和絮凝剂的总和,但实际情况又不完全是这样,至今这些称谓都没有明确的范围规定。至于助凝剂,专业的定义是: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要投加某种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药剂称为助凝剂。这个可以理解为辅助和加强混凝剂效果的药剂。助凝剂包含:1、有机与无机高分子,如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骨胶等;2、pH调节剂如盐酸、硫酸和碱石灰;3、无机颗粒如黏土、微砂;4、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所以,结论是区分存有争议的字眼儿是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大可不必抠字眼儿。对于用于混凝过程的药剂,只需要做到准确掌握每一种具体药剂的特性和用法就可以了,尤其是常用药剂,这才是知识的核心。

  相比之下助凝倒是很好理解,用以提高或改善混凝效果,也就是负责调节PH、改良絮体结构、氧化等琐碎杂事,相当于给混凝絮凝端茶送水的小弟。

  污水中悬浮的污染物不回沉淀主要有两个原因:

  1、表面电荷

  粒子表面大多带负电荷,一见面就犯冲,所以都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老死不相往来,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2、体积太小

  粒子太小导致重力作用很容易被布朗运动抵消,在水中的分布比薛定谔的猫还难以捉摸。

  混凝第一步是中和粒子表面的负电荷,让悬浮液“破稳”,然后污染物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成矾花,这个过程叫凝聚。混凝第二步是让矾花通过吸附、卷带、架桥等作用,形成颗粒较大絮凝体,这个过程叫絮凝。所以在定义上,混凝的概念其实比絮凝更大一些。但药剂层面又是另一回事了,理论上混凝剂起到凝聚作用,絮凝剂起到絮凝作用,所以混凝剂和絮凝剂在药剂层面上是同级别的。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絮凝是在废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药剂,高分子混凝药剂溶解后,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这种高聚物的结构是线型结构,线的一端拉着一个微小粒子,另一端拉着另一个微小粒子,在相距较远两个粒子之间起着粘结架桥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俗称矾花),加速颗粒沉降。常用的絮聚剂有聚丙烯酰胺(PAM)。

  一、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过程。

  脱稳即意味着液体中原来均匀分散的固体颗粒结合成了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种现象即称为凝聚。在凝聚的程度上可分为凝结和絮凝;聚集程度不大,甚至通过简单的搅拌可以是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这种可逆性聚集被称为絮凝,而凝结则是在固体微粒间距离相对较小时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是不可逆的,仅用简单的搅拌是不可能是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投加絮凝剂可以加速水中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其作用机理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a、 压缩双电层与电荷中和作用

  b、 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

  c、 絮体的卷扫沉淀作用

  影响絮凝剂作用效果的工艺条件

  无论是天然的絮凝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除了非离子型的絮凝剂以外,都是电解质。所有的电解质都具有絮凝作用,只是絮凝作用的大小各有不同而已。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